知青岁月:两地分居十四年,他最终把婆姨娃娃接到城里
这是北京知青在陕北的真实故事,故事中的主人翁王庆阳老师是我的粉丝,他是通过私信留言,分三次给我讲述的他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往事和婚姻生活故事。王庆阳老师说,当年他考上大学后,也有过和农村婆姨离婚的念头,但他最终没有抛弃婆姨和娃娃,把娃娃培养成了大学生,也没给自己留下遗憾和愧疚。
有关王庆阳老师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,根据王老师的讲述,我编写成文,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。
王庆阳是1966年读的高中,当时正好赶上了文革,高中时期基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。毕业后不能安排工作,他只有上山下乡一条路,到兵团、农场或去农村继续再教育。因为王庆阳的爷爷解放前在开办过酱菜厂,解放后划成了资本家,文革期间遭受了批斗。因为他爷爷是资本家,王庆阳也就成了可以教育好的黑五类子女。
当时上山下乡也要政审,因为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,王庆阳没资格参军入伍,不能去兵团和农场,他就报名到革命老区陕北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
图片来源网络
1969年1月13日,十八岁的王庆阳和一帮初中毕业生乘坐知青专列离开了北京,历时三天三夜,来到了陕北的延安地区,他们九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张家塬三队插队落户,大家暂时分散开在老乡家吃住。
张家塬大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腹地,村子周边都是起伏的丘陵和纵横的沟壑,只有村子南边是平坦的川地,其余的都是山坡地,有的地块只有几平方米,连耕牛都转不开。张家塬大队乡亲们的生活虽然很苦,可和周边其他生产大队的乡亲们相比,张家塬大队还算是富裕的村子。
王庆阳借住在了社员张树勤家,和张树勤家的大小子张大力住在一孔土窑里,两个人睡一铺土炕。
张树勤大叔家四口人,两个娃娃,家里一共就两孔土窑。他家大小子张大力当年十八岁,和王庆阳同岁,没读过书,认识的字不多,只会写自己的名字。二女子叫张巧娥,当年十五岁,读过四年书。因为家里居住条件有限,张巧娥和她父母住在一孔土窑里,一铺土炕中间用土坯垒砌了一道矮墙,把一铺炕分成了里外炕,也叫前后炕,张树勤两口子睡外炕,张巧娥睡里炕。
房东一家对王庆阳特别好,特别热情,挑水做饭都不用王庆阳操心,他顿顿都吃现成饭。只是王庆阳刚开始听不明白陕北方言,交流上有一点障碍。实在听不明白的话,张巧娥就用铅笔写在本本上,王庆阳才明白是咋回事。
在张大叔家借住了一段时间,王庆阳也就和张大叔一家人渐渐熟络起来,张大叔很亲切地喊他的名字,张巧娥就亲切地称呼他庆阳哥。每天吃饭的时候,王庆阳和张大叔父子俩在土炕上的炕桌上一起吃饭,张巧娥和她妈在灶火圪里吃饭,张大叔他仨喝完了糊糊,张巧娥就过来帮着舀碗,在老乡家享受这样的待遇,王庆阳心里挺过意不去的。
空闲时间,王庆阳就给张大叔一家讲北京的生活方式和北京的城市街景,张巧娥对这个话题最感兴趣,她总是不停地问,问北京人怎样烧火做饭,问毛主席住在天安门吗?还问北京的马路上有马没有……有时王庆阳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张巧娥的问话。
在张大叔家借住了小半年,队里为北京知青打了新窑,成立了知青点,王庆阳就和其他八名知青都搬到知青点一起吃住了。
搬到知青点以后,张巧娥经常到知青点给王庆阳送好吃的,一进知青点的院子,张巧娥就喊:“哥,庆阳哥……”听到张巧娥的喊声,其他男知青都会抢着答应,张巧娥倒不觉得难为情,王庆阳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。
记得是1970年初秋的一天早饭后,王庆阳扛着锄头和社员们一起出山劳动,有的社员还牵着自家的羊,出山劳动挣工分捎带着放羊。张巧娥也牵着她家的一只母羊,母羊后面还跟着两只半大的羊羔。
刚到村头,远远看到几个推自行车的人往张家塬大队这边走来。眼尖的张队长一眼就认出了那些人是公社干部,他们肯定又是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。当时上级有规定,社员家只准养鸡喂鸭,还要限制数量,除了生产队集体可以养羊,社员家是不允许养羊的。就算允许养羊,最多也就是一户社员养一只羊。
这下张巧娥害怕了,她想把羊牵回去藏起来,可公社干部已经来到了近前,已经来不及了。看到这一切,王庆阳急中生智,他伸手接过张巧娥手中牵羊的绳子,牵着羊大大方方往前走。
走了不远,那几名公社干部挡住了社员们的去路,他们果真是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工作小组。一名年轻干部上前就夺王庆阳手中牵羊的绳子,王庆阳大声问道:“你要干什么?我是北京来的知青,这三只羊是我们知青点集体喂养的,是我们培育的良种羊。”
一位中年干部冲那位年轻干部摇摇头,那位年轻干部没再抢夺王庆阳牵着的羊。那位中年干部讲述了一下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策,就推着自行车往村子里走去了。那次要不是王庆阳急中生智,张大叔家那三只羊就被公社干部给牵走了。为此,张大叔一家都很感激王庆阳,中午收工后,还让张巧娥给王庆阳他们送来了十个鸡蛋。
到了1973年秋后,厂矿企业开始在插队知青中优先招工招干,因为王庆阳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,每次填写了招工审批表,他都不能通过政审,就连去县煤矿当工人,都要政审。到了1975年末,张家塬三队知青点还剩下王庆阳和李友泉两名北京知青,他俩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,迟迟没能招工进城。
图片来源网络
当时王庆阳已经二十四五岁了,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淳朴善良的张队长怕他打了光棍,就操心给他张罗对象。当时张巧娥也二十一岁了,她是越长越漂亮,是张家塬大队出了名的头稍子(最漂亮的女子),上门提亲的媒婆都快踩破了她家的门槛,可张巧娥却说不想这么早订亲,她想晚一年再说。
别看张队长憨厚淳朴给人一种不精明的感觉,可张队长那是装的,他比谁都精明,比谁眼睛都亮。他早就看出张巧娥喜欢王庆阳,他也看出王庆阳喜欢张巧娥。张队长没有征求张巧娥的意见,他直接去找王庆阳,开门见山地说:“庆阳,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对象,就是咱队的巧娥,你愿意就说愿意,你要是愿意就说不愿意。”
愣怔了好一会子,王庆阳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,张队长就笑着说:“你不吭气,就是愿意哩……”
就这样,王庆阳征求了父母的意见,和漂亮大方的张巧娥确定了恋爱关系。
1976年秋后,李友泉办理病退手续回北京了,王庆阳就跟张巧娥领取了结婚证,举办了简单的婚礼,他成了第一个和当地农村女子结婚的北京知青。
婚后第二年秋天,张巧娥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娃,那娃娃眼睛很明亮,特别像张巧娥。看着乖巧可爱的娃娃,王庆阳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,他当爸爸了。
过了不久,国家发布了恢复高考的信息。得到这个消息,王庆阳高兴得一夜没合眼,上大学是他从小的梦想,他决定全力以赴,备战高考。
起初,张巧娥有点担心,她怕王庆阳考上了大学就不要她娘俩了。王庆阳对天发誓,他说就算去中央当干部,也不会当。做通了婆姨的工作,他老丈人又来阻拦,说婆姨娃娃热炕头多美的事情呀,上了大学当了陈世美,被人戳脊梁骨,可就丧尽天良哩。
后来张队长出来说情,王庆阳的老丈人才同意让王庆阳去报名参加高考。
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王庆阳不分昼夜,复习完了初中课程,又看高中课本,弄不明白的问题,他就去公社中学高中部找高中老师请教。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庆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延安大学。
他去上大学那天,张巧娥抱着娃娃一直送他到村口,千叮咛万嘱咐,嘱咐他要想着她和娃娃,还哭着唱了一首信天游。
在学校读书期间,延安城里一名比他小六岁的女同学向他发起了爱情攻势,王庆阳说他有婆姨了,都生了娃。那名女同学笑话他,说他不像北京知青,没有革命理想,一个大学生咋能守着农村婆姨过一辈子?这叫自我毁灭!
大学毕业前的那个寒假,王庆阳真有了跟张巧娥离婚的念头,他也觉得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,两地分居的生活太苦。更何况他的那个女同学长得很漂亮,家庭背景也不错,两个人很有共同语言。
那个寒假回张家塬过春节,王庆阳打算过完春节就跟张巧娥说离婚的事情。当他心事重重快到张家塬的村头时,日头已经快要落山了,远远他就看到村头岔路口站着一个人。到了近前仔细一看,是张巧娥抱着娃娃在迎接他。
看着脸蛋冻得通红的婆姨和娃娃,王庆阳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,他责备张巧娥:“这大冷天,你抱着娃娃在这干啥?”“等你呀!这几天哦(我)和娃娃天天来接你,娃娃说想爸爸,天天都念叨你哩。快回,我早就蒸好了白馍,也割了肉,天天盼着你回来哩……”张巧娥说着,接过王庆阳的挎包和提包在前面引路,王庆阳抱着他女儿走在后面,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,说不出是啥滋味。
春节过后,还没到开学时间,王庆阳就借故要毕业了学习紧张,早早回到了学校。他几次想跟张巧娥说离婚的事情,一直都没张开口。
回到学校王庆阳睡了三天,满脑子都是他婆姨抱着娃娃在村口迎接他的画面。等他的那个女同学返校后,王庆阳眼含泪水说:“我婆姨是个好女人,我不能抛弃她,我不能做丧良心的事情……”
大学毕业后,王庆阳分配到一所高中当了老师,三年后上调到政府机关工作。只要能抽出时间来,他就回到张家塬看望婆姨和娃娃。娃娃上小学那年,张巧娥突然提出了离婚,她说王庆阳是国家干部了,她是农民,配不上他……
娃娃十四岁那年,王庆阳总算争取到了两个农转非的名额,他为婆姨娃娃办理了农转非手续,把婆姨娃娃都接到了城里。两地分居分居十四年,一家人总算团聚在一起。
后来,国家有政策,留守在外地的北京知青,子女年满十六周岁,可以把一个子女的户口迁回北京。王庆阳也有把女儿的户口迁回北京的想法,可张巧娥说啥也不让,她说就算吃糠咽菜,一家人也要在一起。
王庆阳的女儿高中毕业后,考上了延安大学医学系,毕业后在市医院当了一名儿科大夫,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。
当下,王庆阳和他婆姨还生活在延安,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,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。
图片来源网络
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,王庆阳有些激动也很感概,他说当年要是抛弃了淳朴善良的张巧娥母女俩,这辈子他都会活在内疚和自责之中。人生就是这样,关键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自己,做事要前思后想,要是一时冲动做下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会后悔一辈子。后悔的时候就晚了,就算有多少钱,也没地方买后悔药!
王庆阳老师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北京爷们,我为他点赞!
作者:草根作家(感谢王老师真情讲述)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炒股网站-股票配资评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